• 網站地圖
  • 首頁
  • 公司概況
    • 公司介紹
      • 公司宣傳片
    • 組織架構
    • 企業文化
    • 企業榮譽
  • 新聞資訊
    • 公司新聞
    • 媒體報道
    • 行業資訊
  • 主營業務
    • 全産業鏈
      • 全産業鏈理念
      • 種植業
      • 種業
      • 米業
      • 麥芽加工業
      • 農服
      • 食用油
    • 品牌産品
      • 種子
      • 大米
      • 麥芽
      • 農資
      • 食用油
  • 改革創新
    • 雙百改革
    • 科技合作
      • 科研動态
      • 智慧農業科技園
      • 與江南大學合作
      • 院士創新基地
  • 人才招聘
    • 人才理念
    • 人才招聘
      • 内部招聘
      • 社會招聘
      • 校園招聘
    • 員工風采
  • 黨群工作
    • 黨建動态
    • 主題教育
    • 黨的二十大
    • 黨紀學習教育
    • 集團公司第二次黨代會
    • 黨史學習教育
    • 工會
    • 共青團
    • 文化活動
  • 投資者專區
    • 股票行情
    • 公司公告
    • 公司治理
    • 投資者關系專線
    • 投資者咨詢服務
  • 社會責任
    • ESG報告
    • 社會公益
    • 綠色基地建設
    • 農業社會化服務

改革創新

  • 雙百改革
  • 科技合作
    • 科研動态
    • 智慧農業科技園
    • 與江南大學合作
    • 院士創新基地
  • 首頁  改革創新  科技合作  科研動态
  • 科研動态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八期
    2024-08-29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七期
    2024-08-02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六期
    2024-07-01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五期
    2024-06-03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四期
    2024-05-01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三期
    2024-04-01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二期
    2024-03-05
  • 政府間雙邊創新合作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2月19日,由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聯合牽頭、南京農業大學及江蘇鹽城環保科技城土壤污染修複研發中心共同參與的省政策引導類計劃(國際科技合作港澳台科技合作)—政府間雙邊創新合作項目“新型碳基木黴生物有機肥研制及其提升耕地質量的綜合施用技術建立”結題驗收會在蘇墾農科院召開。與會專家聽取了項目組關于項目執行情況和研究成果彙報,針對項目目标、指标完成情況、主要進展、取得成果、項目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提問和研讨評審,認爲項目驗收資料完備,内容詳實,全面達到項目合同要求,部分指标超額完成,項目經費管理規範、使用合理,一緻認定本項目通過結題驗收。本項目針對養殖場生态環境以及稭稈資源化、畜禽糞污等農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再利用問題,通過将低品味褐煤活化轉化爲新型碳基吸附劑的創新技術,結合新型碳基吸附劑、畜禽糞污、稭稈以及高溫起爆菌劑種在氣流膜内進行好氧堆肥發酵的方法,複配利用稭稈定向制備的木黴固體菌種成功研制出新型碳基木黴生物有機肥産品。該産品對糧食作物增産提質和經濟作物連作障礙防治具有積極效應。該項目的實施,爲江蘇省農業資源高效再利用提出了新的可行性方案,也爲江蘇省農業産業
    2024-02-26
  • 蘇墾農科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蘇墾農發2024年工作會議精神
    2月4日下午,蘇墾農科院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和蘇墾農發2024年工作會議精神,以“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爲目标,明确工作重點,理清工作思路。2024年,農科院将重點抓好體制機制和組織架構改革,加快構建生物育種開放式創新平台,着力推進分子标記輔助育種、雙單倍體快速育種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等生物(分子)育種技術應用,聚力突破性品種選育和“原”字号健康食品研發,引進生物育種核心研發團隊和高端人才,高起點謀劃高質量實施科研項目,協同推進寶貝米、低GI産品及益生菌發酵飲料等成果轉化,協同推進現代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和智慧農業科技園建設,創新考核辦法。“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院上下勇于擔當,争先進位。在海南基地,南繁“候鳥”們忙于水稻育種材料和雜交玉米授粉後在田管理;在分子育種實驗室,科研人員忙于小麥抗病基因及水稻種質資源基因檢測;在試驗基地,技術人員忙于冬季在田試驗觀察和管理;在院總部,科研團隊忙于科研項目立項,班子成員統籌研究部署全年重點工作任務。
    2024-02-08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4年第一期
    2024-01-31
  • 喜報!蘇墾農發1項成果成功入圍“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學研究類成果二等獎”
    近日,2022—2023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189項拟授獎成果公示,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作爲第一完成單位的“稻米品質評價與高值話利用加工關鍵技術創新應用”項目成果成功入圍“2022—2023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學研究類成果二等獎拟授獎名單”。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是經農業部、科技部批準設立的面向全國農業行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獎,是原農業部科技進步獎的繼承和延伸。主要獎勵爲我國農業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蘇墾農發該項成果破解了傳統稻米數據庫“産前産中”與“産後”間“兩張皮”現象,闡明了稻米組分影響産品品質的内在機制,解決了稻米組分與産品品質構效關系不明晰的科學問題,創制了稻米及副産物高值化梯次利用關鍵技術,攻克了行業技術難題,多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蘇墾農發聚焦現代農業産業發展需求和行業“卡脖子”難題,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着力打造“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開放式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支撐公司産業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此次成功入圍“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學研究類成果二等獎”,标志着蘇墾農發對稻米品質評價與高值化利用
    2024-01-03
  • 蘇墾農科院研發動态2023年第十二期
    2023-12-29
  • 玉米育種首席專家張志高:追逐烈日,他用汗水诠釋初心使命
    8月上旬,江蘇淮北地區陸續開啓了“燒烤”模式。江蘇農墾玉米育種首席專家張志高帶領團隊穿梭在密不透風的玉米田裏,頭頂烈日、腳踩泥巴,上烤下蒸、汗流浃背,用腳步丈量熾熱的大地,用汗水保糧食豐産豐收。高溫下的堅守,是職責、是使命!然而這樣的場景,在張志高36載的育種歲月裏,幾乎是常态。36年來,他帶領團隊懷揣對農業科學的執着追求,像農民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攻克一道道育種難關、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在江蘇農墾現代種業發展中留下了铿锵足音,先後育成 “蘇玉34”“大華1146”“大華1870”等31個優良玉米品種,2012年被江蘇省農墾授予“第二屆江蘇省農墾系統勞動模範”稱号,2015年獲江蘇農墾“第二屆人才突出貢獻獎”。張志高表示,搞育種就是與“天時”賽跑,太陽在哪裏,他們就在哪裏。玉米授粉是培育良種至關重要的環節,授粉最關鍵的時期正是盛夏三伏天,地裏溫度高達40℃以上,然而花粉存活時長僅6個小時,人工授粉正趕上一天中最悶熱的時段,他每天要連續給玉米套袋、授粉、挂牌8到9個小時,團隊每天套袋近3000個,汗水濕透衣服,太陽曬黑臉皮,腰彎得都直不起來,皮膚也被玉米葉劃出一道道血口子,花粉落到
    2023-08-21
  • “三道防線”面源防控技術助推江蘇農墾現代農業綠色高效發展
    7月29-30日,“農田面源污染防治及低碳減排技術研究”現場考察會在蘇州蘇墾陸家基地召開,會議邀請了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楊林章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顔曉元研究員、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楊洪建研究員等6位行業專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衛明研究員、闵炬副研究員、蘇州蘇墾副總經理王勤、蘇墾農科院副院長周鳳明、及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昆山電視台全程跟蹤采訪了本次會議召開情況。 經過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和資料審閱,與會專家一緻認爲,該項目構建了基于“三道防線”( 科學施肥-調蓄利用-末端攔截)的集約化農田面源污染防控體系,開展了基于生物消化抑制劑高效肥應用技術等5項新技術研究和示範,在蘇州蘇墾陸家園區基地進行了水環境的系統監測及規模化面源污染源-彙功能分析,總體設計思路可行、技術體系先進、防控效果明顯。 該項目是蘇墾農科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中心”以來,針對大區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科學施肥及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等方向聯合開展研究項目。與以往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中化肥減量和生态攔截爲主要技術手段有所不同的是,該項目以保障畝産噸糧爲目标,着重于
    2023-08-03
  • 每頁 14 記錄  總共 48 記錄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 頁碼 1/4 跳轉到 

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建邺區恒山路136号蘇墾大廈12樓 郵編:210019電話:025-87772112

京ICP證000000号

站點訪問量:5615532024年05月21日